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10年后的新加坡华文教育

会是什么样子?

人口流动的结果,是新移民的涌入。既然冲着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来,我们那重心放在中国崛起的双语政策,便比起狭隘的种族为支撑来得稳固,也必将继续得到政治上的支持。来自中国的新一代,与那些有志推动华文向前的土生华人一同努力。华文的程度将会出现更大的分化,而既然会有问题的,绝大部分是我们这代新加坡华人的孩子,那么,差异教学(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将会更受到关注。而成为父母的我们这代自以为华文没用的华人,如果选择不移民,将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让自己的孩子步自己的后尘,或者是,与孩子一同学习,重新从小学开始温习我们年轻时没有专心学好的华文。

文学方面,作家协会依旧存在,批评协会快走完第一个十年,但一切还是复归曲高和寡的象牙塔。只不过,新一代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其语境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将不会如此陌生。前提是,中学开始开展读报教育,因为《早报》必然还是坚持甚至加强其一贯的“中国”视角。台湾作家的作品,依然以自由的新鲜感,受到青年的喜爱。因为“双城记”其实只是虚假的表象,加上约来约中国化,以及港人一贯不读书的陋习始终是现实,所以,始终关注本土的香港文学,将很难打不进我们的市场。不过,文化方面应该还能有所影响,因为这地方汇聚了许多知名文化人——其中有许多为中国人所熟知,因此也就间接进入新加坡人的文化视野中。而且,如果电影业蓬勃,加上剧场的发展继续不懈前进,也许能够带动那么一点销售量。


待续……

2 条评论:

匿名 说...

搜索龙应台的讲座来到这里.
文章很精彩!忍不住一篇一篇读下来了.
你是教育学院 Chinese Education 的Mphil吗?
我是今年从广州来港大教育学院读研的,是English Education的MED.
交个朋友好吗?^_^

beartan 说...

你好啊,Sheryl!很高兴认识你。

对的,我是中文教育的Mphil学生,也是刚从新加坡过来的。

这样吧,你如果方便,发个邮件给我:tan_wei_xiong@hku.hk。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聊。

顺带提一下,我写了篇关于龙应台讲座的文章,本来贴了上来,但因为后来投了《联合早报》的副刊,因此就先取下来了。听主编说,也许明天会刊登。反正,等在报章上刊登后,我会转载到这里来的。=)

等你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