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India - Day 1











Uploading speed is really slow, and for some reason I am unable to cut and paste my journal onto the blog.. (Don't like Imac.. =p) So, just to set the minds of those who are worried about my safety at rest, I've decided to upload some photos of my bedroom, the slums and the kids first..

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解脱——死亡惊喜到来的感悟

物,令人向往的是欲望,是冲动和现实无法调和的过程,而不在于获得;

时间,真正有价值的在于前后,毕竟没有过去与未来,就无所谓此时此刻;

人,最在乎的,感觉上是活着时每分每秒的存在,实际上却是因为终点的预先设定被推动着。

解脱,走来不易,到来却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紧绷的心顿然被力量的释放骗得不知所措。

从马棚重归草原,不容易维持自己的桀骜不驯,

毕竟,解脱陷入的是无人之境,

并以它的解脱把人带回起点,陷入难以翻身的永恒轮回。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真爱宣言》




《再见萤光兰》主题曲。

让我如此向往澳大利亚,去了之后才生平第一次发觉什么是“美“,什么是aura,什么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2007年7月2日星期一

《蒲公英》




小时候教师节的必唱歌曲……

Brings back sweet memories of Vietnam and Yunnan OCIP. (Qi, specially for you...)

知识的门由你开启
走向光明的路是你指引
莘莘学子 幼苗长在大地里
师恩是春雨

知识的门由你开启
走向光明的路是你指引
莘莘学子 幼苗长在大地里
师恩是春雨

每天用爱将智慧灌溉
培育我至诚智勇胸怀
教导我坚强 鼓励从不间断
开创美好明天

我们是高飞的蒲公英
您的叮咛嘱咐是和风
陪伴我自信翱翔 不怕迷失方向
飞翔阳光绚丽的远方

Zha Xi de Lei




就是这首歌,让我从小时候就向往到云南去教孩子。终于找到了。歌词的意义,到今天才真的有所领悟……

The song that inspired me to wanna do CIP in Yunnan since primary school. Finally found it. Now that I've realised my dream, I've come to understand how meaningful the lyrics are. Shall send this to my kids in Yunnan someday, though I wonder if they have a CD player...

2007年7月1日星期日

一分钟的阵雨

我曾写过,没有经过风浪的摧残与考验,无法知道船身是否坚固。但我忽略了一点,就是原来自己不断在船身上加木头,加铁钉,于是乎密密麻麻,总没顾及出航。也许,当风浪自行到来的一天,船身因为太沉重,一下子就沉没……

没有大喜大悲,哪怕在菩提树下修炼一辈子,或许也没法涅磐。般若,也许需要大量的情感波动后,才能在直觉的引导下自觉生发。在不自觉地“动”多了之后,再来求助于“静”,才能明了“静”的可贵。

也许,这正是为何鲁迅担忧中国诗歌中的“不撄人心”。时间久了,正如那些“虚假的哀怨诗”所表征的那样,坦然成了自我慰藉的心灵蒙骗,实际上就是那一艘已经出不了航的船。

只有加法或只有减法,终究都不是办法。人生就是这一条路,也许当无所谓加减的时候,才能坦荡荡地吟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破对待,原来真是直觉的事。

“时间学”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仁。

声明“一说就错”,却总不能放弃悟出其中玄妙的努力。

从谢金良老师那里,得到了许多的启示。从中国传统文人试图追求和突破的“福、禄、寿”三者入手,进而谈王弼、何晏的有无论至僧肇由道至佛的转变,到《庄子》的解读,带出的都是一个“时间学”的问题。也许,对熟悉佛教的人来说,“破”不是什么新的词汇。然而,今天才真正似懂非懂地理解,什么是“真有”(自始至终都存在),“真无”(自始至终都不存在),以及由“因缘”的“合合而生,散尽而灭”所产生的“假有”、“假无”。

于是,引出了对时间因素的思考。

爱因斯坦的语言学老师告诉他,有一个土族,语言中只有过去和现在。因此,对这个民族而言,无所谓未来,便无所谓死,也无所谓生。

西方哲学上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以及中国哲学所谓“指不至,至不绝”,都说明语言(“名”)的局限性。因为试图述说某一个时刻的内容时,语言的线条性跟随时间推移而使事物不再停留在那个“点”上,人便习惯以事物的现存状态来表述其永恒状态,并且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

然而,假设自己是制造历法者,将是怎么样一种状态?试图想象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中生活(也即不能用语言),生活会是何种样子?从那个状态中来看时间的创造与时间,是否就能更好把握生活在时间状态中的局限性和超越性?这就是区别于“无”的“破”。

时间是一条不归路。能够“破”了它,就无所谓前进后退,就无所谓观念上的生死,就得以体悟无得无失、无可无不可、能屈能伸的古人境界。

也于是才能体会,原来老子的“以静观动”和庄子的“吾丧我”,原来要体现一以贯之的思想。并且,不再有意无意地跌入神学或迷信的陷阱。

当然,要做到解脱,最难的还是应对死亡的那一瞬间。真正的大彻大悟,是既能摆脱结果(死亡的命运),也能够摆脱过程。有些人克服了对结果的恐惧,但在过程中泥足深陷,结果导致的是悲观者的虚无主义。有些人完全不在乎结果的存在,而自认坦然地享受过程,这种人称为快乐主义者,也有局限。还有一种,是两者都无法克服的,也许,他们最痛苦;但或许,他们也最坦然。

当然,时间的“破”之后,不是一切的结束。问题是,该如何去疏导一切思想,为他们找到突破口。

宇宙的构成,简单地说,分为时、空、物。时间的因素理解了,下来就是解决时空的问题。“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中国哲学中听腻了的名言,很多人(包括我)却从来没有理解这当中的绝妙含义。太极生两仪,原来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哲学上习惯郁阴抑阳,但阴阳无所谓高低、无所谓贵贱、无所谓先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如同尼采“强力意志”之破强力一样,迈向无所谓阴阳。这回应了(本来要用延续,但难免又是线条式的)时间的“破”。

当我们最终来到了“物”的层面(却时刻提醒自己时、空、物并行不违),我们就得解决一个“观念”和“规律”的问题。观念是接近空间的东西,规律则是对应时间和关系的。观念容易改变,规律一般长久。规律却源于观念,观念则需要时间的检验。于是,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至于我那开始有了点苗头的“动静观念”,本已经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却因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于是又见到了曙光。从宇宙的动静到心灵的动静,是一种从超感性到感性领域的转变。也许,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突破口,让我们从文学中理解,哲学与情感(欲望)之间,也即理想和现实之间,究竟是怎么样一种关系。

不过,谢老师说得对。现代人因为急功近利,因此处处试图搞创新,却因为“新”的东西原来都出现在前人的著作中而不是“创”出来的。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如何接受并传承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如何在不歪曲(误读)的情况下,回到文本的时代,以作者的立场来发问,同时又将知识运用到个人实际生活当中来,既超越时代又回归本时空,也仿佛是阴阳调和般,一说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