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最难以忘怀的,要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总是做着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但同时,心中却始终在找寻某个寄托,把不得变成千手千眼观世音。虽然像个畸形儿,却能普度众生。
想着想着,开始发觉,信仰其实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包括孩子。而观音,说到底也只有一个。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凭着一个人的力量,化解千万孩子心中的失落、空虚、惆怅、乃至愤恨?
也许,与其注视一些除了经济体制改革之外无法彻底得到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把梦想和希望,传达给每个孩子,滋润他们的心灵。
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文字。还有两种人——一种是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家,另一种是能抽空长期与一两个农村孩子进行信件来往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
在故事的过度里,在充满关怀的信纸世界中,也许,不论是留守儿童,或是农民工子女,都能发觉一个为他们挡(市场化之)风遮(庸俗化之)雨的天地——直到中国成就“和谐社会”。
安得书、信千万件,大庇天下孩童俱欢颜……
6 条评论:
这是杜甫的诗吧?咋成了东坡了?
打错了打错了!!一股脑想着“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写成了东坡…… >.<
谢谢提醒!!
证明我这窝也太久没人踩了,竟无人提醒我这事,哈哈
突然间好像看看《论语》,读读诗词《三百首》……
打错???明明就是写错,跟打错差好多的。
哈,科技时代,什么都是“打”的,不是吗?哇哈哈哈……差别只不过是技术性或是知识性的错误。
我有种预感,过多几个小时,如果我的文章在《早报》刊登,可能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哗然……
真想一辈子做学生,真的。
哈哈。但那也永远只能是“想”
一辈子抱着学习的心态,不也是一直当“学生”吗?(哈,怎么感觉像狡辩)你读过《论语》吗?(since你没上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