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让我动容的读者来信(1)

在《联合早报》上发了《中国农村的孩子们》后,一天内收到十几位内地读者的来信,令我感动。如果说80年代的热点是潘晓来信时的“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那么,估计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农村情况,特别是孩子与年轻人的心灵成长,将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

这里转载部分读者来信,分享内地读者的心声:


在2009-03-29的联合早报网上读了你写的《中国农村的孩子们》,写得非常好,我也是一名“来自大陆乡下的孩子”,“放大到全中国的农村,有多少孩子是被逼着成长的,又有多少是心灵有裂痕乃至创伤的,难以估计”这句话真是让我感慨,我想这些你帮助过的孩子,也是幸运的,至少在这世界上,还有你这样知心的热心朋友。

炜雄先生:

您好!我是在联合早报看到的这个邮箱,给您写信不知您是否收到。读了您的文章,很为您悲天悯人的情怀所感动。我也是从农村奋斗到城市来的,深知农村的情况。我以为,目下的中国,贫穷到是在其次的,主要的问题是人心风俗需要重塑。改革开放以来,一切向钱看,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功利思想,制造了一代人的浮燥。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全部功利化了,衡量人的成功与否似乎只看他挣多少钱。而这一切才是造成一代痛苦的根源。于是有钱人苦恼,无钱人更苦恼。这是精神出了问题。据我看的古书,我们的祖先不是这样的。清朝康熙时有个李二曲,住在一地下挖的草棚子里,但他待人和善,孝敬父母,怡然自乐,著书立说,很得乡人的尊敬。陕西的巡抚很敬佩他的为人,甚至亲自登门访问他,与他交朋友。古人并不以贫穷而感到耻辱,而是以做人不高尚为耻。社会风尚如此,人心才会安定。我常想,抚贫是重要的,关键还在于扶心,心不安宁,痛苦一生。

不多写了,还不知你能否收到。很敬佩你有仁者的情怀。

顺颂

大安!

安徽读者顿首


陈兄钧鉴:


初次通信,不知称为兄长是否合适,写这封信事由看到兄在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中国农村的孩子们》有感,说心里话,虽不知兄是哪里人(大陆,港澳台,或新加坡等)深为兄内心的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所佩,兄真正看到中国农村的一个大问题,留守儿童的自卑,贫穷,内心空虚,时常遭人欺凌等等。想来兄以前的教育必完整,您不仅拥有一般科学知识,更可贵的是拥有一颗知识分子思考社会,悲天悯人的善良之心,文章不长,字里行间所透露的真挚情感使我久久回味。

其实这也与我的经历有关,我来自湖北的一个产粮大县,现在上海的大学读研究生,想起家乡的情形,与兄在文中所指非常相似,我是一个小镇上的,不是来自农村,但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又经常到农村去玩,所以也很了解,很多留守儿童从小与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一起,他们普遍的性格就是孤僻,偏激,内向,不懂尊重他人和自尊,我想孩子是没有错的,使他们从小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学校的一些城市同学又瞧不起,爷爷奶奶不懂如何教育,一味去溺爱,我经常听说他们之间的一些伤害案件的发生,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并且现在还出现了新问题,地方上把高中卖给企业经营,导致大量师资流失,大量学生因为高额学费失学,高中未读,农村孩子没上完高中就出去打工,城市孩子不愿去打工,沦落本地成为混混流氓的后备军,导致社会治安被严重破坏,去年回乡时就发生了两起血案,警匪勾结等等,我每当看到农村同学在外打工稚嫩的背影,看到街头巷尾,网吧闹市穿梭的混混和耳边时常听说的血案,失望,伤心,失落,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发展的结果?为了利益,不顾道德法度的疯狂追逐,人群中普遍的不安全感,其实每个人都是那样的孤独。

我说这么多,不是我消极的态度,我的性格告诉我,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一定要去改变他,看到陈兄的积极行动,我要说声感谢,我也要行动起来,去抚平留守儿童的创伤,去把流落街头的孩子劝回学校,去帮助社会建立一个公正的法制,和关怀每一个人的人道关怀体系,因为多少个夜晚,我的泪已经流干了,我一定帮他们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健全人格。看到陈兄,看到了社会的良心的希望。

此致

敬礼!


读了你的文章,感觉你是一个有社会责人感的人。我在农村任教十多年,为了养家糊口时常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扭曲了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来承担国家体制加在教师身上的压力。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学习,为了父母不可抗拒的命令他们坐在教室里,为了每一堂课都可能失去的自尊,他们在挣扎。一个生活在谎言、专制环境里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正直为公的人吗?我常想把自己经历的学校生活写出来,可我需要这分工作,我便做了教育的帮凶。


你好,我看了你在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中国农村的孩子》很感动,因为我就是来自于农村,你说的我都能感受到。虽然有时真的很辛苦,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呵呵

在联合早报上看了你《中国农村的孩子们》一文,思潮起伏。带给我强烈的思想共鸣。
非常赞赏你对这个普遍社会现象的忧虑和见解。若中国教育改革继续流于形式,在可预期的十年二十年间,这必将衍生演绎成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严重社会问题。
非常希望看到你对这个课题的持续关注。

阅读了你的文章让我有更深一成的体会。几个月前,
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关于贫穷大学生的求学过程,他们的经历实在叫人感动。我认为只要社会上能出现更多愿意帮助他们的人,至少能做到雪中送炭,极少成多的成绩。 因此,有心人士要继续加油了:—) 帮助这些学生的当儿,我以为我们要鼓励他们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他们事业有成的一天,鼓励他们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资助其他贫苦学生。这样,拯救孩子就学的团队就会更强大,问题也会尽快解决。

我看你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但我深深的感受下一代的悲痛,我无语,我们无法去面对我们的下一代,我心中很酸,因为我深有体会!

你好:
我是一个陌生人,如有打扰还请见谅。
在联合早报网上看到了你的那篇文章——《中国农村的孩子们》,便决定写这封信。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这样的事情,它之于我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一直都不敢正视。我家的邻居有个很求上进的姐姐,成绩在她的同学中也是一等一的。初中毕业后她很想继续念书,可是家坚决不支持。那是时我还在小学,我的父母也为她说情。
最后,她还是没能达成她的心愿。她的父母内心也有深深地愧意。可是,这愧意因为那位姐姐一直以来的抱怨而转嫁到我这来了。他们说是我“把家都念穷了”。我家境还不如她家,可是一直念着书......在我高中的时光中,父母含辛茹苦,弟弟也因我的缘故放弃了学业。我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之后,他们都沉默了 ,甚至见到我在路边站着他们都要绕道走。有时候,我也会怨恨他们那时的嘲笑,可是现在成熟起来,竟为他们感到难过。
这个故事与你写的那篇关于留守孩子的不一样,但是,那些孩子内心的辛酸我是能体会到的。让我欣慰的是,我家乡现在的境况已经好多了。孩子很少忍受离别之痛。学习的条件也很好。
感激这一切!
祝好运常在!

感谢你的善举,中国农村的唯一出路就是在教育,我也是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什么需要,多联系我

最惨的是这些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子女, 他们在城市里面上的民工子弟学校简直破烂不堪, 北京的冬天这么冷,那些农民工学校连暖气都没有, 房子也是临时建筑,不保暖. 教学和师资情况就更别谈了. 政府现在强调民生问题,为什么不能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陈老弟:
看了你在《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中国农村的孩子们》,有些感触。我就是从农村来到城里的,上大学后也与你一样属于心智不太成熟的,也给家乡农村的孩子们上过课,开展过扶贫。现在农村问题很多,但总体来说,发展很大,与我们大学毕业之前变化很大,希望你有机会到我家乡(黄山市休宁县)去看看、侃侃。

兄弟:
你好!
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现世的中国确实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的主要原因,社会的进步也是一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为基点,聚少成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让我们值得高兴的是,现世的中国像你这样有个性的甘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多。去年的地震救援是一次集中体现。而且这股力量正在不断成长!我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好样的! 继续深入、长期的关注农村的孩子们!

炜雄先生:
你好!我是工作在中国大别山腹地的一名农村初中老师。我们学校距离县城90公里。看到你写在《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中国农村的孩子们》,很感动.为你的社会责任感而感动!我也想代表所有你牵挂的那些孩子们对你说一声,谢谢!
我熟悉农村,更熟悉这些孩子们,深知他们的需要和现状,所以就想着和你聊聊。现今中国的农村孩子的生活你无法想象有多艰难。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在当地学校中规模最大,集中了全乡的初中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学校现有419个同学,26个老师。学生们全部在学校寄宿。每周日下午,其中的一部分,要徒步20公里左右来到学校,你想不到的是,有的孩子身上还要背着两样东西,一袋大米4公斤左右,还有两盆咸菜。他们在学校里一周的生活靠这两样东西维持。学校各有10间男女生宿舍,每间生活着20多个同学,你猜不到的是每间宿舍的面积,一间房子长5.5米,宽,3.2米。每个同学摊不上一个平方。孩子们睡觉的地方是用横木搭建的“通铺”,还分上下层。即使有木床,一张一米宽的木床也要睡下两个初生。
尽管这样,孩子们没怨过学校,没怨过老师,他们在学校起早贪黑的为着理想而努力,每到冬天,没有一个孩子的手皮是完整的,都生了冻疮。我上课最怕看到学生的双手,因为让我揪心。
不瞒你说,我鼓励孩子们时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努力,长大了最好在城市里能找份工作。我知道我不应该如此直率的去告诉他们长大了要远离家乡,而应该从实现人生价值这方面去激励他们,可从现实来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以后大了别再这么苦。因为同在蓝天下的他们真的不该这样可怜的。
好了,以后咱们再聊!盼回音,祝快乐!


今天在《联合早报》看到你发表的《中国农村的孩子们》一文,非常感动!因为我曾是其中的一份子,只不过我已经熬过那段童年时光,已于2006年从大学毕业,现已走上工作岗位。非常感谢你给大陆留守儿童所给予的帮助!非常感谢!
唐突致信于你,我还是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家乡是湖北省一个典型的农村。家乡因地理位置较好,家乡人民又“下海”的比较早,所以家乡经济条件还过的去,不过毕竟处于内陆,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文章中提到的现象在我们村也很常见。我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算是跳出了农门,不过至今仍处水深火热之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2007年跳槽来到深圳,后又跳到深圳的另一家公司,今年3月被公司外派到河南,现身处郑州,常驻河南省,与你所处之香港应有千里之遥吧。看了你的文章,非常感动!不仅因为我曾是留守儿童,更因为你为留守儿童所做的一切是我曾经梦想要做的事,只是至今没有那个精力和实力,以后条件允许了肯定会为农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再次感谢你为内地留守儿童所做的一切!希望以后能够保持联系,多多交流,也希望我尽早具备能为农村儿童做些事情的实力,那时我可能会向你请教这方面的经验。


你对农村孩子的关心让我很自然地把你当作国人了。
很赞同你的一些看法,但目前中国对于“软性”的心灵与精神需要的问题,确实还不够重视,或许她的发展还没有精力顾及到。如果鼓励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会对工作起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确实应该在社会服务与公民社会方面,借鉴西方的一些好做法。
我本人也长期关注农村,关注农村孩子,我是做新闻的,我们节目这几年策划了“映山红行动”,为安徽10所农村学校募捐了10万册图书,10万元现金,帮助他们建立了图书室;为20所农村学校募捐了价值10万元的体育器材,10万元现金;在10所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站”,为它们添置了电话和7万元的电话卡,以及价值两万多元的图书、玩具等。4月份,我们新的一期活动又要开展。
农村的事情太多,除了教育的,还有环保等等。我的家乡很偏远,在新安江源头,山青水绿,可现在都面临垃圾污染,让人非常痛心,我希望能在农村,特别是水源地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做些探索和试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可政府似乎也没有顾及到这些。期待与你进行深入交流!
有机会上我为家乡做的网站:www.liugujian.com
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