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7年1月8日星期一

Zeno's paradox ( Zeno悖论)

偶然看到了Zeno’s paradoxes理论,虽然不是100%理解当中的悖论(毕竟,除了发言者之外,有什么语言是能够100%传达说话者意图的呢?),但是,关于“行动”的悖论却是有人生启示意义的。

Zeno提出,如果空间是连续的,如100米,那么,我们会认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完这段距离。但是,既然空间是连续的,要跑完100米,必须先跑它的一半,即50米;要跑50米,需要先跑25米;要跑25米,需要先跑12.5米;要跑12.5米,必须先跑6.25米。以此类推,100米可以切割成无限多的“一半”。既然每一块的“一半”需要花一定的时间,那么,而“一半”是无限多的,于是,我们需要跑完100米的时间,就是无限的。假设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需要跑完100米的时间,就是永远。

称为悖论,必然是有假设的前提的。因此,不同的前提就可以导致理论的成立与否。

现在,假设这100米是人生,重点是“终极的善”,那么,利用这个悖论,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人总不能做到完美。人类的思维方式,难道不是不断将很多事情“一半”化吗?想达到一定的目标,会先设定必须走的路,并且不断将这一路必须做的事,进行切割,然后花时间从最根本的做起,一步一步爬上去。但是,因为我们将人生无限切割,而每件事都必须花时间,但我们的寿命却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告别生者的世界,永远都只还在路上,达不到终点。况且,人的目标还不止一个,他同时想要完成很多的100米。结果是,他在去世的时候,离起点是那么的近,仿佛只在原地踏步。然后,就是那种“虚度一生光阴”的惆怅感慨。

那么,应该怎么办?有人说,那我不把路切割成那么多“一半”,不就行了吗?仔细想一下,你会发觉,人性做不到这一点。或者,直接了当的方法是,根本就不要有目标,就没有终点;没有终点,就没有人为的起点,于是,就没有任何的100米。这只对了一半,因为没有了终点,就算实践多么成功,人和畜牲实在毫无差别。因为,他没有信仰(不只是宗教意义上的)。

终点是要的,但我们不要跑道。信仰和“理念世界”,只能是我们支撑我们人生的一个“点”。它是一个目标,但永远不要为自己去铺那条永远没法走完的100米。

因此,人最终的归宿,或许有三个:一、他浑浑噩噩地虚度了一生;二、他有一个支撑他的信仰“点”,但一切行动和实践却和这信仰的追求没有直接关系。这需要了解,信仰不是意志的产物(belief is not a matter of will);三、顿悟到“空”,发觉其实有没有路,终点和原点,非但是矛盾统一,甚至已经不作为问题存在。于是,凭借他的信仰,成为一个真正超脱信仰的虚无主义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