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2009年要写的文章

人总要把该做的事记下,不然一霎那就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太忙了,或是被懒散征服。

2009要写的文章有很多,不知是否能全完成,但姑且记下,以备日后参照之用。


散文:
- 《与“市”相容的苍凉》:记香港的这几个月,心中与眼中的矛盾统一。找寻某种与张爱玲“苍凉”眼界的某种历史联系。


社论:
- 《文化对比与华社精神重整:中学华文教学的一条出路》:借鉴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经验,谈论语言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后,应该如何往前推进。重心在以文化对比为中心范畴,而前提是必须对华社内部精神(包括“新”华社对固有精神的重新包装)与年轻华人的思想激荡/混乱进行讨论与探索。



专栏:
- 《在“合”与“忍”之间》:谈新旧移民的分野与调和,认为其与种族融合并不一定要同等视之。以香港的多元性为参照点,并反思令人窒息的“国民教育”与“集体”的意义。

-《言论自由:扰攘或和音》: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言论自由进行讨论。归结到底,犹如人权的讨论,总是必须带入“责任”/“义务”。进而涉及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键文化历史区别,并提出这将是我国日后出现观念隔阂的一个根本因素。

- 《历史转折与知识分子之声》:讨论中国友人所谓的“中国知识分子总是拿着扬声机,漂浮在天际的犬儒幽魂”,并与西方语境下“知识分子”与精英主义进行对比。

-《印度的“社会—历史恐怖主义”》:谈恐怖主义凸显的印度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问题。回忆一名回教学生问我是否知道奥萨马,露出崇拜与仰慕的神情,并与争取印度独立的游击队成员相提并论。

-《展望中国2009》:“五四运动”90周年、解放60周年、“六四”事件20周年——民主与权力的讨论、中国政府对言论与示威的处理、呼吁政治改革的声音……2009年应该有好戏看。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世博会的标语入手,记录与上海社工的聊天反思。谈作为“城市”的上海,包括各区的“特色追求”与不平衡发展;人民生活的特殊性;以及那支离破碎的“小资情调”。

-《所谓的“双文化”》:谈我们的肤浅与日后“永远”的落后。当中国知识界是一手经史子集,另一手西方文史哲的时候,我们就等着挨打与被殖民吧。

1 条评论:

匿名 说...

好多文啊!加油啊,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