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7年5月10日星期四

夏季感悟

带刺的阳光,伴随着微冷的凉风,上海的夏季总算是到来了。在冷和热的特殊调和中,心的温度也起伏不定。虽然平静,却有烦恼;虽然浮躁,却能找到一个暂时停靠的港口。人生的微妙,就是二元化永远不能在现实中成立,只有二律背反那难免折腾灵魂的黑色幽默。


人生的感悟,有时会遇到瓶颈,让人因为找不到发自内心真实的感触而心神不宁;有时却莫名其妙地从左右上下突袭,让处于中间的人,一时措手不及。

于是,来不及思考,就先努力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有同学来找我,说自己面临“身份危机”,而讨论的结果是:她需要一个终生伴侣,和她一同规划和创造美好人生的计划。

接着,和好友在网上聊天时,他坦言自己必须学会接受孤单。他说,自己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希望最亲的人一辈子在身边,这种“在身边”除了要是心灵的,还要是肉体的。而因为现代人一种不愿滞留于一地太久的性格,这种要求为别人带来的,是他所谓的“情感包袱”;为他自己,也不能说是一种混乱和危机。

信念与现实之间,难免存在着矛盾和差异。有时,这种差异导致的,是灵魂撕心裂肺的狂叫、毫无节制的撒娇,甚至摧毁理性的失败挣脱。

也因为每个人的问题,终究必须靠自己的心来解决,所以我能给这些朋友的劝告,不外乎几条“规律化”的经验概括。毕竟,虽然他们的问题对我来说不算陌生,但我有我的人生观,我有自己的应对方式。能逃避的时候,我总还是能用某种“自我欺骗”或“自我宣泄”的方式来使问题在心的视野中模糊;不能逃避的,有些我能像黑洞吸纳并让它莫名其妙地步成为问题,有些则被它困扰着,却从来不会怎么启动极端的反应机制,除了妈妈去世的那一次。

人总是孤单的——这句话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总是无可争议的。注意,孤独(lonely) 和孤单(loneliness)之间,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伦理问题,后者是本体论问题。似乎,这个世界上,在各种关系的背后,主体内心总在发生着难以言说的微妙变化。如何学会接受孤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断发生,现在不断发生着的困境。我们往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错误地将孤独看成孤单,或是让孤单过度介入人伦关系中。结果是,孤独的时候自我悲怜,即使成功地做到孤单后,却再次因为感受到孤独,最后又陷入烦恼中。

曾经想写一则短篇小说,叙述一个女人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患绝症而无法照顾好孩子的故事。大概的内容是,这个女人爱她的孩子,但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而且因某种原因本能地难以表达内心的爱,以至于这个孩子成为青年后,分不清真爱和责任。得不到爱的表示的女人,有意无意地让病情恶化,为的是得到孩子的关心,让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久一些。但因为爱,这个女人在自己病情的末期,让孩子出国留学。最后,她接受了自己是个孤单存在于这世界上的人的事实。结局是,孩子在她临终的那一刻,赶到了病床边,忍着泪在纸上写了“X爱妈妈”(X为孩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四个大字,此时已耳聋的女人,就带着微笑与世长辞。

Bittersweet的结局,是我自己的故事。不同的只是,虽然我也曾在妈妈去世前的一个月,终于学会写下“雄爱妈妈”,但我并没有及时赶到,见她最后一面。

不过,正是带着这种遗憾,才懂得了妈妈在表面的唠叨、倔强、严肃下真正的精神力量,也更学会了去珍惜所有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即使对待过客,虽然知道他们终将离我而去,也以真心的态度去享受在一起的每一刻。我想,这也就是我这四年中,成长得最多的一点。

而这让我一辈子受用的道理,也是妈妈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