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的鬼故事,本来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但是,读得越多,就发觉其中有着那么多的奥秘。
一个最大的收获是,虽然我们现代人会觉得,历史车轮不断向前走,现在做什么可能都是白费,浪费力气和时间写文章更是无聊,但是,当我在研究中几乎不能听到中国四千年来百姓的声音的时候,我突然明白鲁迅所谓的“无声的中国”,更确信自己应该为后代留下些声音。虽然一个人的力量薄弱,但只要大家都有事没事喊几声,哪怕日后文章再如何散佚,总还有些“百姓话语”的蛛丝马迹可寻。
然后,揭开了很多的谜团。知道吗,中国鬼话中有个母题(motif),是死去的少女到处寻找夫婿,或是天黑的时候把坟墓“变”成房子来引诱那些碰巧路过借宿的年轻少年。很多的学者经常把这归根于“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但我知道不是,因为有很多的故事是死去的妻子鬼魂回到人间,惩罚改嫁的丈夫,以及新的妻子(通常是鬼魂生前的表妹或丫环)。如果是自由恋爱,何必搞得如此凶神恶煞?
近来偶然读到末成道男的一段话:“父系女子成员,也就是女儿们,原则上在婆家大厅中与丈夫一起被祭祀,正如‘姑母不祀’所说,在娘家大厅祭祀是被禁忌的。因而,如果未婚姑娘与离婚回家的女子死在娘家,其家族难以处理。葬后不祭而不发生什么事的话,就会被忘掉。可是,得不到祭祀的魂灵,作为冥界饥饿的鬼魂,是极为危险的。而且并非无名的孤魂,她们有着明确的族谱关系,所以,灾难很有可能首先降临到娘家的家族头上。”
可能是出于一种自我安慰,中国鬼话当中才会出现上述的这种母题吧。虽说这是猜测,也不明确知道魏晋时期是否已经有了这种祭祀禁忌,但是,如陈寅恪指出的,魏晋实际上因政权更替等因素,形成了“儒教”与“非儒教”的对立。而鬼神在儒家思想当中的作用是极其大的,因为它本来就源于“庙堂”,以至于到了宋代之后,不断成为理学体系建构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