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在夕阳的轮廓里

幻想,是何等伟大的事业
将一代人卷入那空灵之中
在苏醒的时候,才发觉,
原来他们已被时间抛在了后头,成为了历史
黑格尔说得对: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起飞
可叹的是,
世人只知以自己的生理年龄来判断个人思想的时辰……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印度贫民窟:生命与希望的缩影

(此文刊登于上周日的《联合早报》“新声带”栏目。)

@ 陈炜雄

春节期间,大家都爱看贺岁片。同个时期,在不庆祝华人新年的印度,却有一部电影,还未在当地的戏院上映,就已占据了新闻、报章等媒体的大块版面,成为了舆论的热点。其轰动程度,与不久前在本地掀起一阵“土生热”的《小娘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部由英国公司制作、全片在印度拍摄的电影,名为“Slumdog Millionaire”,中文可直译为《贫民窟狗崽百万富翁》。故事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十八岁男孩,参加了印度版的“百万大赢家”游戏节目,正确答对了十二个问题,却在节目结束后被指控诈骗而被逮捕。没受过正规教育的“贫民窟狗崽”,如何能正确回答连医生、律师、教授都不一定能正确回答的问题?在警官回顾节目录像带,逐题盘问之下,男孩回忆了一段段的成长经历,解释自己如何由此懂得答案,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当在友人的博客上读到关于电影在印度引起的反响时,我不禁回想起2007年到印度新德里的贫民窟义务教学的日子。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般市民对于贫民窟的漠视。就连高速天桥下那成群的流浪者,或是每个街口都会出现的小乞丐,也如同路上的牛、马、狗一样,只不过是混乱中的点缀,犹如无时无刻贴敷在肌肤上的细细尘埃。车辆还会给白牛让路,却不知每天有多少孩子一个“不小心”就因此丧命。但是,没有人会在乎。就如摆在家中的花瓶,开始时能掀起心头的激动,但久而久之,我们压根儿就看不见它。

此时,一部电影,却让一般的印度国民擦亮自己的眼睛,正视活在那堵社会隐形墙另一边的同胞,哪怕“流行”有其时效,贫富悬殊也并非一朝一夕能消解。

然而,这部电影最令人为之动容的,也许是它将贫民窟及生活在其中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的画面,除了勾起身临其境的熟悉感,也让我想起当时在日记里写下的一段文字:不透气的小窗,见证黑暗第一道曙光 / 缝隙中的天堂,蔚蓝点缀着白色苍茫 / 野狗趴在沟渠旁,双眼依旧懒洋洋 / 苍蝇却已惊慌,带领世人迈向熙熙攘攘。

穿行在贫民窟中的羊肠小径,经过一家又一家,人有时是没有知觉的。直到听见婴儿的啼哭,或是站在一个上锁的小庙时,才会有稍稍的伤感。但身边突然跑过几个光着屁股的小孩,乌黑的肌肤在微弱的阳光中发亮;或是当学生在停电的仓库中,以圆溜溜的大眸子凝视快被汗水淹没的自己,露出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时,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希望又为何物,是顿然明了的事。

那一个月里,我听到了许多故事,见到了很多人。每一个贫民窟里的故事,都是一次冲击——有时令人雀跃、惊喜,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揪心、惆怅的。随处可见的神像,守护着当地人,却也象征着保守势力的根深蒂固。孩子们每天都会弯下腰,以手触碰我的脚尖,然后亲吻自己的手,表示祝福与尊敬。但是,在一片嬉笑打闹之中,他们却总是不失自豪地带我参观他们的住所,不论八岁或是十八岁。问他们有什么梦,他们经常哑然;但是,问他们喜欢什么电影,得到的答案,必然是枪林弹雨或主角具有超能力的英雄片。也许,对他们而言,那就是梦的化身。

此刻,我在遥想,当我曾教导过的那些孩子,有机会观赏这部电影时,他们会有何感想?《贫民窟狗崽百万富翁》的主角,不再是“肌肉男”或超人,而是仿佛从他们当中走出来的一个男孩。与现实离得太近,是否会反而使电影显得虚假?或者,就如制片人和我们这些贫民窟之外的观众所期许的那样,孩子本有的希望与对生命的自信,能因主人公的成功而得以巩固?

(作者是香港大学硕士研究生。

1 条评论:

vengold 说...

身边突然跑过几个光着屁股的小孩,乌黑的肌肤在微弱的阳光中发亮;或是当学生在停电的仓库中,以圆溜溜的大眸子凝视快被汗水淹没的自己,露出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时,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希望又为何物,是顿然明了的事。
孟子就会将此称为善端--性善之所发;而此就是天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