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开题报告的上半场,除了一些小修小改,评委没什么太大的反应,真好。
从上海回来已经一周,我却没写什么,也没能写什么。估计,这次到上海真的是纯粹为了度假,没打算带着一双超乎日常生活之上的眼睛看自己怎么过日子。于是,感受都存在了心里。该说的,也许都在无言之中早已说尽。
感觉要做的事开始多了起来:
- 准备下来的研究材料;
- 筹划与导师为一本国际学术著作写文章;
- 疲于奔命地想在回新加坡之前把先前拟定了题目的专栏文章都填上内容,以及写篇名为《新加坡华文教育讨论中的舆论盲点》的长文;
- 为《海峡时报》联系复旦、清华、北大的新加坡学生,撰文介绍留学中国的经验……
然后,还想读书:
- 买了“三联人文系列”中陈平原、葛兆光、王德威等知名教授的几本书,很有趣但感觉只能先搁置在书桌上生灰尘了;
- 借了王赓武教授《The Chineseness of China》,当作每晚睡觉前的案头书;
- 还有朋友发来的一些文章,关于华人身份认同研究的;
- 更有一本快出炉的书,讨论瑞典教育心理学家Ference Marton的“变异理论”(variation theory)如何运用在汉语教学与研究上,想在该教授下学期来港大当客座教授前,对他的理论有所理解,好向他请教;
- 再来就是关于“促进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方面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很想先有所接触,好能够帮助NIE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学教师更快适应教学改革,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真不知道,我之前是怎么把生命一分一秒地“宅”掉的。但逐渐觉得,日常生活、学业、工作,好像早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是好是坏,还需每个人自己定夺。我倒是蛮享受这种“生命一体”的忙碌感——至少,在上个月完成开题报告的120页后,灵魂还没来得及颓废就被我先发制人地逼迫着再次动起来了。
每天能睡上8小时,是让我心满意足并继续前进的动力。
1 条评论:
我办公室的CHARLES就是利用变异理论做数学教育滴,还有促进学习的评估将和我的研究有关,所以请多多指教啊。我很发毛,但是不自量力的我还是喜欢选择自己有兴趣并且有些挑战的东西去做。将来我要是哭鼻子完不成论文,请你把这段话拿出来让我看看。
徐同学爪印
发表评论